对家人不满意,我们会抵触;对领导不满意,我们会抵触;对长辈不满意,我们也会抵触;对你人生中经历的所有不顺心、看不惯,都会抵触。正是这种处处抵触的心态,搅动了我们本该安静的心,让我们的生活痛苦不堪,让我们的工作举步维艰。
一路走来,一路抵触,难道你真的很爽吗?当然不爽!那为什么你还这么喜欢“抵触”?
“别人的原因。这都是别人的错。其实我们应该换位思考下,”我们都有自尊心,往往不愿意承认自己的狭隘与阴暗,但很不幸,我们内心深处的第一反应,确实是这么想的:这些痛苦,都是别人导致的!我们恨不得让这些导致自己痛苦的人与事,立即消失,远远走开!
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。你希望它们走开,它们反倒就待在这里,不仅不会走开,甚至离你越来越近。在生活中,你越讨厌某个人,他(她)可能就会时不时在你面前出现;你越抵触某件事,它可能真的就会出现。这既不奇怪,也不玄妙。吸引力法则说得很清楚,你所期盼的和排斥的,都会离你越来越近,因为你的内心始终在想着它,这种意念力极为强大。
那么,什么时候才能结束痛苦?
当你放下的时候,它自然就会走开。但“放下”可没那么容易,那是一种修行的境界。但如果换个思路,或许你会离“放下”更近一点。这就是,你或许应该认识到,自己之所以经常“抵触”,真的不全是别人的原因,而是由于自己的“偏见”导致的。
读大学的时候,我们会经常去自习室上自习,这个时候,如果安静的教室里有人窃窃私语,你会觉得非常抵触、厌恶,“怎么这个人这么没教养?”你会浑身不舒服。但如果那个人是你的好哥们、好闺蜜,你或许就不会那么厌恶,那所谓刺耳的噪音,你也不会那么介意。很显然,问题不在于“噪音”本身,而在于你如何看待发出噪音的那个人。道理其实不难理解,但作为普通人的我们,这种悟性往往只会出现在一瞬间,转眼就忘。
我们在生活中经常“看不惯”,看不惯某人的某些习气,包括自私、强势、嫉妒、傲慢、无礼等等。凡是不顺自己心的都会看不惯,对别人就容易产生轻视的看法,乃至于不礼貌。你要知道,人心都是比较敏锐的,你对别人是好是坏,别人都是能感触到的。你对别人轻视,对别人不礼貌,别人对你自然也好不到哪去,痛苦就由此产生了。为什么不多想想自己的毛病呢?这就是我们的问题。
好吧,你可以反驳说,我能力强、水平高、性格好,为什么有些人还总是批评我、诋毁我?这里面当然可能有别人的原因,有可能那些人确实素质低劣、心理阴暗,这都是有可能的。但是,这种看起来不合理的现象,难道就没有一个“合理”的原因吗?这种人为什么就会被你碰上了呢?你可以换一个环境,不要把精力消耗在对别人的怨恨上了——如果你有能力改变环境的话。但在此之前,抵触和抱怨,真的一毛钱的作用也没有。
我的老师曾对我说,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,要经常想“我做得还不够,我可以做得再好一点”,内心就会越来越有动力;千万不要认为“我已经够努力了、我吃了很多苦……”这些想法只会让你更加苦恼,解决不了任何问题。心想事成,一个行为、一个想法,如果你每天串习它,天长日久,它就会成为你的习惯、变成你内心的力量。你现在的状态,就是你串习的结果。
其实,人们喜欢“抵触”,根本原因还是不愿意接受。我们的传统文化已经有太多说明,多读书就会明道理。所以,生活既然这么不容易,我们就不要抵触那么多了吧。接受该接受的,做好该做的,安详一点,静静等待更好的明天。
当我们感到被排斥时,多去接触大自然.人作为社会性动物,归属的需要反映了其社会性的一面,与自然联结的需要或许反映了其动物性的一面。社会拒斥常常带给我们足够的伤痛,这是因为它严重的影响到了我们归属的需要。当我们不能预见到关系的重新建立时,人们往往就会走向它的反面,变得富有攻击性,彻底摧毁与他人的联系,这一切只在一念之间。 而自然则通过帮助我们增强自律,重新建立联结的途径,削弱了社会拒斥与攻击性行为之间的关系,这或许也是许多治愈系作品大量引入自然元素的理由之一。人的一生,其实就是不断建立联结的一生,所以与其说我们渴望归属,不如说渴望与他人和世界的联结。